1. 你是怎么进入质量这个领域的不出意外的话,所有进入到质量部门的我们都是当初‘稀里糊涂’近来的,我,包括我身边的朋友搞这行的都是当初第一份工作集团强制分配到质量/品质部门的,从开头的一无所知到后来的一知半解,反正是正规的入行了;迷茫后也思考过逃离这个领域,到比如“采购”或“研发”或“业务”等部门,因为一直耳闻那里可以拿高回报,薪水/收入可观;但真正动身离开的只是少数,所以质量领域才会有络绎不绝的后来者,年轻一代。
2. 你最开始是怎么起步的一般在正规公司的话,进入质量/ 品保部门后会进行响应的内部培训,这样让你系统的了解理论知识,在进行完“枯燥”的理论课之后,感觉会的东西不多,尽管多数时候理解起来不成问题。 接下来就是正常的工作了,所在公司氛围好的话,会有经验丰富的QE帮你,带你;所在公司一般或不好的话就看你的造化了,学到多少真正有用的东西完全靠你的锐利度/自身定位,因为这个时候没有“考试”“高考”的压力了,你怎么学,学与不学,怎么做短期内都没有明确的不同,再加上每个月大家“都是领那么多薪水”好象没有什么不同,但差距往往就是在无所谓时候产生的,同样一起毕业的,一个定位清楚积极好学的和一个不怎么上进天天‘混’日子的2人,工作1—2年内或许是没什么区别,但过几年2人的距离就拉开了,那个距离以后你再想弥补都是妄想。因为人接受东西都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学习到什么东西完全靠你自己的态度和定位,就象一句名言所讲,理论学习是个如虎添翼的事儿,其有效性首先取决于你是一只老虎而不是一只猫。
3. 是否觉得质量管理是吃力不讨好的领域稀里糊涂的工作1—2年是否发现质量这个部门的工作不好做,很多时候觉得是吃力不讨好? 年轻气盛的你这2年肯定碰不少钉子,遭了不少白眼,受了不少抱怨。 这个时候也就是你的路口了,横向比较下一起毕业的同学,人家活的多滋润… 意志不够坚定的开始动摇了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接下来,
4. 开始羡慕公司的其它部门而逃离质量/品质部门部分人开始通过更换部门/公司来逃离这个Quality领域,说逃不是太恰当,也会有很多放弃这个领域后在其他地方获得成功发展的。
5. 坚持下来的你属于无奈还是自强的选择坚持下来的分两种人,一是无奈的留下;二是主动的坚定的留下。 你属于哪种?
我看待工作中的同事是分两种人,一是会做事情的,二是不会做事情的。
会做事情的典型特征是:无论在什么公司他都能很快的进入角色,洞察到公司隐藏的问题。平时看他也不怎么忙碌的,结果人家关键的问题都处理的很好,对待严肃的问题绝对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轻易放弃/妥协。和他共过事的通事对他的印象是做事/分析的精确,这里是强调的是共过事情的同事,不是所有同事。他还有一个很大优点是眼光洞察力/敏锐度特强。
不会做事情的典型特征是:看起来很忙碌,但做的累死累活后大家并不认可他的结果,甚至抱怨他;对待关键问题没有主见,墙头草随风倒。 多数时候夸夸其谈,但真正遇到棘手的重大问题,憋的脸通红也道不出一个方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