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论坛
  • 8848阅读
  • 0回复

质量与生产管理 [复制链接]

楼层直达

发帖
648
精华
5
金币
88
威望
13
贡献
14
好评
18
注册
2008-01-05
楼主    为人民服务 发表于: 2008-06-07 01:05:40 
一、前言
当中小企业开始推行质量工作时,首先面对的是〝质量与生产的冲突〞,自然就开始要求〝生产质量〞(或称〝制程质量〞),然而它是受到质量观念、组织文化、干部员工、方法设备等的影响,因生产较强调效率、速度,而忽略〝做对事〞和〝做好事〞的质量,所以从干部的质量观念开始,如何要求质的改变,本文前先列出企业常见生产质量的问题和盲点,再列出如何做好生产管理,质量及产量可兼得,此皆为笔者工作心得,内含许多经验哲理,欢迎各界参考指教!  
 
二、企业常见问题和盲点:  
1.纲纪不张,乱源之始
纲纪指生产纪律要求,如果工作场所像一堆垃圾场,有谁相信会做出好产品,因此现场管理是基本要求,要能持续做好就需要严谨的纪律,如:
(1)厂房外观洁净、明亮
(2)内部动线分明、整齐一致
(3)员工服装整洁、有精神
(4)材料、工具、冶具皆有定位
(5)机器、设备运转顺畅
(6)工作现场整齐、清洁
(7)现场呈现规律性无突发性杂音
(8)现场未见杂物、食物、饮料
(9)物流顺畅,转接顺利
(10) 未见制程堆积大量在制品
 
以上若能持续维持,产品的制造工艺(Workmanship)自然就令人满意,反之,在一个脏乱、昏暗环境及设备时断时续,员工无精打釆情况下,任何生产问题(含安全)都有可能发生,而且层出不穷,其原点为〝生产纪律涣散〞,乃是乱源之始,生产质量、产品质量一定做不好!
 
2.用生产来克服设计问题,徒劳无功
 
当开发时程受到挤压,设计问题尚未解决,就会要求上线生产,并要求生产作业者〝小心作业〞或〝小心检验〞,挑出好的产品先行上市,这是完全错误的观念,因为设计问题无法用生产性去克服,只有把负面效应扩大(因材质多、机器多、人员多,动用资源大,损失就更大!),内耗增加后又得不到客户肯定(因仍然有设计问题在客户端出现),最后产品被判出局,后悔也无法挽回事实,这种两头皆空的问题出在自己没有正确的质量观念,观念偏差,决策失误(用生产来克服设计问题)所致!其实要了解产品是否有设计问题很容易,除了各阶段的产品验证报告外,〝试产良率〞是很好的观察指标,根据经验若试产良率为正常大量生产良率的9 成,表示试产已近成熟,只剩量产学习熟练度问题,若只有7 成以下,表示尚有许多负面干扰因素,且含设计问题,因此通常分析试产是否合格可以大量生产的参考点是〝量产良率的8 成〞以上,更严谨的说法是〝量产时不容许有一个真因不明的设计问题〞,产品经理或开发项目负责人必须严守此〝临界点〞,若试产良率足够方可量产,若不足,则应检讨改进后再行试产,请勿期望用生产来克服设计问题,不但徒劳无功,也可能全盘皆输!  
 
3.零件问题,束手无策
 
前述若〝制程问题〞是生产质量不佳,为生产单位的责任,若〝设计质量〞则为设计单位的责任,因生产和设计单位都是自己公司的人,好沟通且处理速度也快,但若发现为〝零件问题〞是供货商的责任,不同地点又不同公司,思维观念有很大差异,两公司只靠合约维持关系,因此碰到零件问题就束手无策,最后以〝不良零件交换〞结案,量产持续交货,供货商依然故我不见改善,对我方造不预期困扰,除内耗增加生产成本外,亦有可能造成客户纠纷或订单流失,因生产单位是零件的使用者,就要求零件验收单位要设法拦下不良零件,但进料验收单位人力限制不可能全检,当然采取抽检就存有抽样风险(把不好的批当成好的判验收合格),所以生产单位还是经常会收到不预期的零件质量重大事件,虽然再度要求进料验收强调注意,其结果仍然一样,尤其零件不良率在1000PPM(即0.1%)以下,且不良对成品又很严重时(含零件可靠度问题),几乎束手无策!因不良率极低(1000PPM 以下)一般抽样找不到问题,若自我提高样本数则验收成本太高,偶有发现不良品而拒收,大部份的情形是另一种误判(好批判成坏批,错杀也),这是组织结构及方法的限制,应先打破现有处理思维,才有机会跳脱困境,打开观念束缚开始,如进料免检,另有取代方案,你能接受
吗?!  
 
4.出货优先的文化
通常中小企业较强调价格和弹性,即有价格优势抢单,接下来就是弹性生产快速出货,营收才是营运核心,此出货优先的文化若已成形,相对也限制了公司持续成长,因为客户也有高低层级,愈低下客户愈重视价格而忽视质量,相对每张订单量也愈少,愈高级客户愈重视质量和服务,且同意合理利润空间,每张订单量也愈多,若企业欲持续成长,自然需符合较高等级客户的要求,就不能强调速度(即出货优先),逐渐就要调整强调质量,相对也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假使出货优先文化己成,就失去可调整机会,也限制了业务成长,如:
(1)质量单位并没有要求停止出货的授权
(2)当生产和品保单位对产品质量判定有争论时,向上级厂长反应,总是以出货大局为重之下做结论
(3)当出货批被品保单位判批退,反而是品保单位主动关心如何解决出货冲击
(4)品保单位没有授权,可以要求生产单位停线
(5)当出货批被判退时,经常决定由品保单位经全检出货,生产单位反而少涉入,好像在惩罚品保单位不该判退一样
(6)当出货时间急迫,省略出货抽检,而由品保单位代生产最终检查(FQC)执行全检,即行出货!以上举例就好像企业在吃〝K 他命〞,自我麻醉以为在决解目前问题,其实正在侵蚀企业〝元神〞(文化)而不自知,等到〝出货优先〞的速度文化已成,则格局己定,很难改变,只能在低价市场中求温饱而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