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3] [audio02]
------------------------------------------------------------------
本文来源:[i]暖通吧[/i]
1、空气进入制冷系统的途径及危害
1.1、空气进入系统的途径
许多中小型冷库、冰盐水制冷系统使用的水冷机组无空气分离设备,如2F7.0机组、4F10机组。使用制冷工质为R12、R22。在机组维护过程中,一旦操作不当,空气会进入系统:如负压加油时,加油管离开油面,空气会吸入系统;更换干燥剂、膨胀阀时,收氟后蒸发器处负压,更换配件后如蒸发系统没有排空气而恢复工作,吸入的空气会与制冷剂混合;轴封泄漏时如系统负压运行,空气会进入系统;压缩机大修后,如不抽空,空气会进入系统。
1.2、空气进入系统造成的危害
空气进入系统的显性危害是导致冷凝压力上升,机组制冷量下降,性能系数降低。如冷凝压力超出压力控制器设定值上限,将导致机组跳停,无法正常工作。
其隐性危害有:造成压缩机过热,进而导致拉缸、烧瓦、气阀积碳等故障;空气中的氧气和水份将导致机件锈蚀、制冷剂和润滑油发生水解反应而变质。
2、系统存在空气的判别方法
根据道尔顿分压力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组成混合气体各组份气体分压力之和。制冷系统如果混入了空气,会被压缩机吸入排到冷凝器中,而且同温度压力下空气无法凝结,冷凝器出口有液封,空气将长期储存在冷凝器中。由于空气分压力的存在,将使冷凝系统总压力升高。具体表现在机组运行时动态排气压力升高和机组停机冷却后的静态冷凝器压力升高。造成动态冷凝压力升高的原因,除了系统存在空气外,还有冷却介质温度偏高,循环量不足,冷凝器传热面存在污垢等因素。因此仅凭动态排气压力偏高不能确定系统内存在空气。为了进一步证实是空气造成系统冷凝压力偏高,还要观察机组停机后冷凝器静压力是否正常。具体方法是停机后让冷凝器冷却至环境温度,观察冷凝器内压力值,同时测量装有一定量相同液体制冷剂的钢瓶静压力,看两者是否有差别。如冷凝器静压力明显高于装有相同液体制冷剂的钢瓶静压力,就可以断定冷凝器内存在空气。当然在测量过程中首先应确定使用的压力表没有明显误差,否则会误诊。
3、制冷机组内空气的分离排除方法
这类制冷机组使用R12、R22作为制冷剂,循环量几公斤至几十公斤不等。机组本身不设空气分离器。当机组内混入空气造成工作不正常后,有的用户将系统内氟利昂全部排入大气,再重新抽空加氟。这样做不但造成制冷剂的浪费,而且造成对大气溴氧层的破坏及引起温室效应。在尽可能不流失制冷剂的前提下分离排放出系统内的空气是最好的解决方案。笔者在维修实践中总结出两种分离排除空气方法,现以2F7.0冷凝机组为例分别介绍,供同行参考。
3.1直接排气分离法
基本原理:空气分子量(29.8)比氟利昂分子量小(如R12:120、R22:67)容器内处于静止状态时,空气浮在容器上部。对于卧式壳管式冷凝器而言,压缩机排气一般从冷凝器顶部接入,打开压缩机排气阀上的外接口(压力表和压力控制器接口)即可排出冷凝器上部悬浮的空气。
操作程序:
(1)停止机组运行,让冷凝器冷却至常温状态,(启动循环水泵可缩短冷却时间)。
(2)关闭压缩机吸气阀,开足排气三通阀,拆下排气阀外接口上接压力控制器的纳子接头。
(3)关排气阀1圈,此时冷凝器中有气体排出,10-20秒后感觉排气发凉时,开足排气阀,上紧压力控制器接头,再关一圈排气阀,观察冷凝器压力表指示的静压力是否降至氟瓶静压力值,如偏高,重复排气操作,至冷凝器静压力与相同液态制冷剂钢瓶静压力接近为止。(装有液态制冷剂的不含空气的钢瓶静压力即是制冷剂相同环境温度下的饱和压力)此时空气基本排尽。
(4)打开压缩机吸气阀,恢复机组制冷运行,此时压缩机排气压力将下降并处于正常值。
3.2制冷剂回收分离法
基本原理:将制冷剂钢瓶当冷凝器用,冷却回收制冷剂。由于空气在制冷剂冷凝温度压力下不可凝结,以气体状态分散存在冷凝器中,待机组内液体制冷剂全部回收后,重新对机组抽真空加氟,可达到更好的空气分离效果,并保证损失的制冷剂更少。
操作程序:
(1)根据机组制冷剂容量备相应容量的氟瓶并抽空,根据钢瓶方便冷却位置与压缩机排气阀的距离备足够长的连接管。为了耐高温应使用紫铜管连接,为了减小流动阻力,管径10-12mm最好,两头变为Ф6铜管,以便与氟瓶及排气阀外接口连接。
(2)开足压缩机排气三通阀,关闭外接口,拆下排气阀至压力控制器接头,改用紫铜管连接氟瓶与排气阀。
(3)将氟瓶置于冰盐水池中或喷淋水嘴下。
(4)关闭排气阀1-2圈,启动压缩机使部分排气进入氟瓶中冷却为液体,如一个氟瓶装不完,可控制阀门更换氟瓶。
(5)在压缩机排气压力许可范围内逐步关小压缩机排气阀,直致完全关闭,此时排气阀以后冷凝器至蒸发器所有空间均处于低压状态,当冷凝器底部结霜完全融化,吸气压力表指示接近“0”位置时,制冷剂回收完毕,停机并快速关闭氟瓶阀。如冷凝器底部有霜而吸气表压力近负压时,应停机,待冷凝器升温化霜后再抽。
(6)拆下氟瓶与排气阀连接管,并用三通修理阀通过尼龙加氟软管连接氟瓶与压缩机吸气三通阀外接口。
(7)启动压缩机使系统抽真空,(注:对于有些半封闭或全封闭式压缩机规定不许用本机抽真空,那么可以用真空泵抽真空)。观察低压表,当真空度正常后,将压缩机排气三通阀外接口还原,接上压力控制器接头。
(8)停机,将氟瓶倒置,打开相关阀门,使钢瓶里液态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待压力平衡后关闭修理阀,启动压缩机试运行。
(9)当压缩机吸气腔化霜后,间断开修理阀加氟,但不能使汽缸盖上结霜,以免产生液击。
(10)观察透明加氟管,当氟瓶里液态制冷剂流完后,迅速关闭修理阀,将氟瓶内剩余气体对外排放(怀疑混有空气)。
(11)观察系统运行情况,因排空过程可能损失少量制冷剂,可酌情补充。
(12)调试完毕后,将压缩机吸气三通阀对外接口恢复至运行状态,操作完毕。[/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