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别开贴,披露我国卫星轨道位置的一些资料。
普及下卫星轨道基本常识!(来源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官网)
卫星的轨道分类
按照轨道倾角的大小,卫星的轨道可以分三种:赤道轨道、极地轨道,倾斜轨道(顺行轨道&逆行轨道)
第一种,倾角为零度,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卫星始终在赤道上空飞行,这种轨道称为赤道轨道。
第二种,倾角为90度,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垂直,卫星飞越南北两极上空,叫极地轨道。
第三种,轨道倾角既不是零度也不是90度的,统称为倾斜轨道。
其中倾角大于零度而小于90度的 ,卫星自西向东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行的,称为顺行轨道:
倾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卫星自东向西逆着地球自转方向运行的,称为逆行轨道。
详解:A 极地轨道
名词解释:轨道倾角为90度,通过地球南北极的-种轨道,它的星下点轨迹可以覆盖全球,是观测整个地球的最合适的轨道。
轨道用途:气象卫星、资源卫星、侦察卫星经常采用这种轨道。
B 太阳同步轨道(逆行倾斜轨道的一种)
名词解释:太阳同步轨道是逆行倾斜轨道,倾角在90度~100度之间,轨道高度在500~1000千米之间,是一种近极地轨道。它的轨道平面绕地轴的旋转方向和周期,与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方向和周期相同。
轨道特点:太阳光和轨道平面的夹角保持不变。
好处1:沿太阳同步轨道运行的卫星,每次从同一纬度地面目标上空经过,都保持同一地方时、同一运行方向,具有相同的光照条件,因此可在同样条件下重复观测地球。
好处2:由于卫星轨道平面和太阳光间保持同一角度,当采用太阳能电池给卫星供电时,只要卫星开始工作时让太阳能电池帆板正对太阳,以后就可经常对着太阳,从而发挥最大的供电效果。
C 地球静止轨道(如果同时是赤道轨道的话,就是通常卫星天线接收的卫星轨道。)
名词解释: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23小时56分4秒)相同的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叫做地球同步轨道。
好处:这种卫星几乎每天在相同时刻经过相同地方的上空,从地面上看,卫星象是挂在天上一样静止不动,所以叫地球“静止”卫星。
条件:当轨道倾角为零度、高度为35786千米、卫星沿圆形轨道自西向东运行时,运行周期正好和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同。
特点:由于地球静止轨道高度高,所以卫星能观测到的地面区域广,一颗卫星就能覆盖40%的地球表面。这种卫星和地面保持相对静止,跟踪简单,使用方便,能够24小时连续工作。
轨道用途:应用非常广泛。通信、气象、广播、电视、预警等都采用地球静止轨道。
1月11日。第一贴:115.5°E,(目前在轨卫星:中星6B,中星11号)
中星5号 (1993.6.26~1997)
中星5R号(1997年~未知)
中星5D号(5R退役~6B定点)
中星6B号(2007.7至今)
中星11号(2013年底~?)目前98°E
第一颗卫星:中星5号(原名:space net 1)
卫星详细资料如下
卫星原所属单位:美国GTE空间网络公司。
现经营管理单位: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
发射时间:1984年5月23日
设计寿命:10年“预计到1997年”
原定点轨道位置:120°W
重新定点轨道位置:115.5°E
重新定点时间:1993年6月26日。
过程:卫星于1993年4月15日从美国上空起漂,历经72天,在1993年6月成功定点于东经115.5”,经在轨测试后,于7月16日正式投入运营。
1,1993年7月16日起,卫星陆续播出8个中央和省台(CCTV-1,CCTV-2,CCTV-3,新疆、西藏、四川、山东、浙江)。
2,1995年11月30日,中央电视台透过中星5号使用使用美规Digicipher的数位压缩方式播出5个数位压缩的电视节目,是中国第一个数位压缩的电视频道。
3,1996年8月15日开始,原中星5号(115.5E)卫星电视节目逐渐转换到亚太IA卫星(134°E),1996年9月1日以后,中星5号上的节目停止转发。
第二颗卫星:中星5R(原名:space net 2)
设计制造厂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
发射时间:1984年11月10日
重新定点轨道位置:115.5°E
重新定点时间:1997年
在轨时间:1997年~未知
我国于1997年间向GTE公司购买了已经运行13年的卫星spacenet-2,并且改名为中星-5R ,接替space net-1(中星5号)。
占位卫星(临时的)
中星-5R卫星退役后,中星5D(亚太1A)替中星5R保护(占位)115.5°E轨道位置。直至2007年7月中星6B发射(先前我发帖时搞反了,抱歉啊)
第三颗卫星:中星6B
发射时间:2007年7月5日
定点轨道:115.5°E
参数:大家可以查看互联网。
第四颗卫星:中星11号
发射时间:2013年5月2日
重新定点时间:未跟踪,不清楚.目前:98°E
计划卫星:
第一颗卫星:中星8号--计划(卫星未交付中国)
卫星于1998年建成,直到2008年才发射,运营商:2009年10月29日,国际通信卫星公司购得此卫星,并且改名国际25号。定点:31.5 W。
第二颗卫星:中星7号
我国于1995年8月向美国休斯公司订购了一颗卫星,该星被命名为“中星7号”。计划定点但是该星在1996年8月发射定位失败。后更名HGS 2,作他用。卫星在轨工作10年。
总结一下:115.5°E是我国非常理想的卫星轨道,很重要。
1977年1月10日至2月12日,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电联大会(WARC—1977)上,我国争得了发展电视直播卫星所需BSS频段的空间资源—3个轨道位置(62°E、80°E和92°E)、35个波束和55个频道。
2000年5月,在土耳其召开的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RC-2000)上,对一、三区DBS卫星广播业务进行了重新规划。我国获得了4个轨道位置(62°E、92.2°E、122°E和134°E)和相应的频率等空间资源。
(其中122°E是给香港和澳门特区使用的)“亚洲卫星-4”号已使用东经122°E轨位,而其它3个轨位均可用来建设我国大陆的专用卫星电视直播系统。2000年,在国家广电总局“十五”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规划中,又明确提出:要建立Ku-BSS频段专用广播影视直播卫星系统。
国际电联有规定,一个已申请轨位,如果7年内,没有卫星在轨位的话,就收回了。退役卫星一般都是去占位置的(保护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