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论坛
  • 4307阅读
  • 0回复

Drive IC 的维修-网友的主权 [复制链接]

楼层直达
sky-sun  

发帖
1035
精华
0
金币
1127
威望
17
贡献
452
好评
139
注册
2010-07-19
楼主    sky-sun 发表于: 2013-04-25 13:48:52 
Drive IC 的维修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于原来传统的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的体积大、重量大和功耗大的缺点越来越不满意。特别是在便携式、小型化和低功耗的应用中,人们期望着体积小、重量轻和功耗小的平板显示器的出现。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液晶平板显示器(LCD)首先应用而生。由于液晶显示器(LCD)具有轻薄短小、低耗电量、无辐射,平面直角显示以及影像稳定不闪烁等多方面的优势,在近年来价格不断下跌的吸引下,占领了相当大的市场,逐渐取代CRT主流地位。
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的显像原理,是将液晶置于两片导电玻璃之间,靠两个电极间电场的驱动引起液晶分子扭曲向列的电场效应,以控制光源透射或遮蔽功能,在电源关开之间产生明暗而将影像显示出来,若加上彩色滤光片,则可显示彩色影像。
  液晶于1888年由奥地利植物学者Reinitzer发现,是一种介于固体与液体之间,具有规则性分子排列的有机化合物,一般最常用的液晶型式为向列(nematic)液晶,分子形状为细长棒形,长宽约1nm~10nm,在不同电流电场作用下,液晶分子会做规则旋转90度排列,产生透光度的差别,如此在电源ON/OFF下产生明暗的区别,依此原理控制每个像素,便可构成所需图像。
  液晶显示原理:在两片玻璃基板上装有配向膜,所以液晶会沿着沟槽配向,由于玻璃基板配向膜沟槽偏离90度,所以液晶分子成为扭转型,当玻璃基板没有加入电场时,光线透过偏光板跟着液晶做90度扭转,通过下方偏光板,液晶面板显示白色;当玻璃基板加入电场时,液晶分子产生配列变化,光线通过液晶分子空隙维持原方向,被下方偏光板遮蔽,光线被吸收无法透出,液晶面板显示黑色。液晶显示器便是根据此电压有无,使面板达到显示效果。
  LCD面板结构:LCD的面板厚度不到1公分,十分轻薄短小,它由二十多项材料及元件所构成,不同类型LCD所需材料不尽相同,基本上LCD结构如同三明治般。一个液晶盒包括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偏光板、配向膜等材料,当灌入液晶材料(液晶空间不到5×10-6m)后,一个液晶盒就形成了。
  LCD产品种类:根据液晶驱动方式分类,可将目前LCD产品分为扭曲向列(TN/Twisted Nematic)型、超扭曲向列(STN/Super Twisted Nematic)型及薄膜晶体管(TFT/Thin Film Transistor)二大类.
  TN液晶显示器的原理:
  TN液晶显示器是在一对平行放置的偏光板间填充了液晶。这一对偏光板的偏振光方向是相互垂直的。液晶分子在偏光板之间排列成多层。
  在同一层内,液晶分子的位置虽不规则,但长轴取向都是平行于偏光板的。正是由于分子按这种方式排列,所以被称为向列型液晶。 另一方面,在不同层之间,液晶分子的长轴沿偏光板平行平面连续扭转90°。其中,邻接偏光板的两层液晶分子长轴的取向,与所邻接的偏光板的偏振光方向一致。也正是因为液晶分子呈现的这种扭曲排列,而被称为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器。一旦通过电极给液晶分子加电之后,由于受到外界电压的影响,不再按照正常的方式排列,而变成竖立的状态。而液晶显示器的夹层贴附了两块偏光板,这两块偏光板的排列和透光角度与上下夹层的沟槽排列相同。在正常情况下光线从上向下照射时,通常只有一个角度的光线能够穿透下来,通过上偏光板导入上部夹层的沟槽中,再通过液晶分子扭转排列的通路从下偏光板穿出,形成一个完整的光线穿透途径。当液晶分子竖立时光线就无法通过,结果在显示屏上出现黑色。这样会形成透光时为白、不透光时为黑,字符就可以显示在屏幕上了。

Drive IC在LCD显示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驱动TFT从而使之进行光电控制,以实现Panel的显示,Drive IC为PCB与Cell的电路中间环节。PCB将信号进行处理送至Dirve IC由它驱动TFT,TFT与液晶进行光电控制,使数据转化为信号,再由信号转化为图象的整个过程得以实现。Drive IC与TFT虽然体积小,在PANEL上的电路中只占小部分。但实际上却是LCD整体电路中的重要一部分,它们的特点为:Drive IC集成化高,TFT数量规模化、体积微观化,TFT甚至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来观察。所以Drive IC、TFT虽然不在电路板中比较显著的位置,但却是电路的核心部分。在此我们将对因Drive IC的不良引起LCD异常的多种不良现象进行分析、并讨论其维修的各种细节。
通常提级IC,人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集成芯片; 在LCD电路中的IC较多,又因为自身体积及质量的限制所以采用的IC多是集成度高的芯片。其中又按照在电路中的部分及功能的不同,集成度也有所区别。
   

   
TFT&Color.Filter&LC    TFT电路图

 

信号处理回路中的IC我们称作T-CON。
驱动回路中的IC称作Drive IC, Drive IC则有:SMT、COB、TAB、COG、CIG、COF等制程。







1.SMT:是英文"Surface mount technology"的缩写。即表面安装技术,这是一种较传统的安装方式。其优点是可靠性高,缺点是体积大,成本高,限制LCM的小型化。
2.COB:是英文"Chip On Board"的缩写。即芯片被邦定(Bonding)在PCB上,由于IC制造商在LCD控制及相关芯片的生产上正在减小QFP(SMT的一种)封装的产量,因此,在今后的产品中传统的SMT方式将被逐步取代。
3.TAB:是英文"Tape Aotomated Bonding"的缩写。即各向异性导电胶连接方式。将封装形式为TCP(Tape Carrier Package带载封装)的IC用各向异性导电胶分别固定在LCD和PCB上。这种安装方式可减小LCM的重量、体积、安装方便、可靠性较好!
4.COG:是英文"Chip On Glass"的缩写。即芯片被直接邦定在玻璃上。这种安装方式可大大减小整个LCD模块的体积,且易于大批量生产,适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用的LCD,如:手机、PDA等便携式电子产品。这种安装方式在IC生产商的推动下,将会是今后IC与LCD的主要连接方式。
5.COF:是英文"Chip On Film""的缩写。即芯片被直接安装在柔性PCB上。这种连接方式的集成度较高,外围元件可以与IC一起安装在柔性PCB上,这是一种新兴技术,目前已进入试生产阶段。
6、CIG是英文"Circuit in Glass"的缩写。即将芯片制作在柔性Glass中。这种连接方式的集成度较高,技术要求高,目前在试生产阶段。

SMT目前在维修中极少接触,是Drive IC的早期制程形式,在此仅作了解。
COB由于IC被判定在PCB上,这种制程IC与PCB板进行一次性捆绑式的结合,无法进行拆卸、维修动作,在此也不讨论。
Drive IC为TAB制程的LCD面板上的比重最大,COG次之,CIG、COF目前生产商正在进一步的试产,TAB、COG技术较为成熟。目前市场上成品中份额较大而本公司的设备是TAB、COG的半自动设备,TFT,我们将重点讨论,TAB、COG。
从电路的角度来看PCB和TFT其实也是整个LCD整体电路的一部分,在此仅对Drive IC引起的不良进行讨论,PCB和TFT将不会重点讨论。



第一部分 TAB篇

TAB通造成的不良现象有:
1、    亮线:亮线是最为常见的问题点,通常是TAB软排断裂造成,其次ACF胶的失效和Suroce线的顶端断裂都会造成亮线,除Suroce线顶端断裂以外,其余两种状况都可通过更换TAB修复,Suroce 线顶端断裂造成的亮线我们称为“同位置亮线”。
a).TAB软排断裂造成:
TAB的封装形式为TCP(Tape Carrier Package带载封装)其中带载层中有金属导线,TAB软排断裂造成金属导线开路,形成亮线。

下图为LCD与TAB连接示意图。


LCD与TAB连接正面图


                LCD与TAB连接侧面图

b.)ACF胶的失效:
TAB用各向异性导电胶分别固定在LCD和PCB上,异性导电胶为连接导通提供导电粒子,保证良好的通达。
c.)Suroce端线的顶端断裂:
Suroce端线为ITO与TFT连接线,其断列将会形成亮线,绝大部分LCD内的线路因为过流、过压熔断。
d. )ITO损坏:
ITO端线为LCD与TAB连接线,其断列将会形成亮线。

2、    多条亮线(宽带线)
a).TAB软排断裂造成:
TAB的封装形式为TCP(Tape Carrier Package带载封装)其中带载层中有金属导线,TAB软排断裂造成金属导线开路,形成多条亮线。
b.)ACF胶的失效:
TAB用各向异性导电胶(ACF胶)分别固定在LCD和PCB上,异性导电胶为连接导通提供导电粒子,保证良好的通达,大面积ACF胶失效,形成多条亮线。
d. )ITO损坏:
ITO端线为LCD与TAB连接线,其断列将会形成亮线。


3、    灰阶亮线
a)TAB软排受损造成:
TAB的封装形式为TCP(Tape Carrier Package带载封装)其中带载层中有金属导线,TAB软排受损造成金属导线连接不良,造成通路电阻过大,而对应TFT就会形成灰阶亮线。
b.)TAB受损造成:
。TAB中集成芯片控制和驱动TFT,当其中某一部分半导体电路受损时,出现相对高电位信号造成,这一部分半导体电路失真,而对应TFT就会形成灰阶亮线。

4、    区块不良:
区块不良形成的原因基本有两点
a)    Drive IC已经损坏,以无处理信号的能力,所以对应的TFT无法被驱动,既形成区块不良。
b)    TAB与PCB连接排线断裂,信号无法传输至Drive IC,也和会形成区块不良。



5、    反白:PCB部分将信号进行处理后,传输至Drive IC单元其连接方式有以下几种:
1、    串联;既(1→2→3→4→5→6……)。
2、    混连:既(1→3→5→7……‖2→4→6→8……)。
当Drive IC单元其连接方式为串联时,而若X侧或Y侧第一颗IC
a)    Drive IC已经损坏,以无处理信号的能力,所以全部的TFT无法被驱动,既形成反白。
b)    TAB与PCB连接排线断裂,信号无法传输至Drive IC,也和会既形成反白。

信号流向

6、    区块Mura:
如LCD与TAB连接侧面图所示,TAB与ITO是靠ACF连接的,ACF主要起两点作用1、利用其胶性将二者粘合在一起2、利用其异方导电性增强二者导电性以便形成良好的道通。
a)    ITO本身是一根大约宽0.01MM、长0.5915MM的金属引线,它本身的导电能力很弱。无法达到导电的要求,所以采用的是氧化铟和氧化锡的化合物是导电较强金属化合物,其厚度大约为0.001MM,非常薄,可视为导电层,当导电层受损后,局部电阻增大,造成相应的区块Mura。
b)    TAB与ITO是靠ACF连接的ITO本身是一根大约宽0.01MM、长0.5915MM的金属引线,它本身的导电能力很弱,需要异方导电胶
增强起导电性,若ACF胶粘性退化、固化,导致参入导电的粒子数目减少,造成相应的区块Mura。

c)    TAB与PCB是靠ACF连接的,如果压合的参数不佳,ACF导电粒子数目不足,也会造成相应的区块Mura。

总结:
亮线:亮线是最为常见的问题点,通常是TAB软排断裂造成,其实ACF胶的失效和Suroce线的顶端断裂都会造成亮线,除Suroce线顶端断裂以外,其余两种状况都可通过更换TAB修复,Suroce 线顶端断裂造成的亮线我们称为“同位置亮线”。
多条亮线:通常会两种原因A、ITO断裂所致。B、TAB软排断裂所致,软排断裂通常是进行更换ITO断裂就是指软排与玻璃接合处,导电引线断裂目前还无法修复,理论上是可以更换Cell,但Cell成本占据LCD主体,加上修复制程的损耗更换Cell毫无意义。
灰阶亮线:在灰阶画面出现断线或整条亮线,此状况是同Drive IC软排、导电能力退化造成,更换TAB即可。
区块不良:整块Drive IC抗判范围异常,TAB核心IC电性能损坏,更换TAB。
反白:引起反白的状况一般为X1-TAB或Y1-TAB烧毁引起,但部分LCD Y1、Y2、Y3不良将会引起反白,此这是因为其驱动电路的片场特殊而引起,更换前可剥用提温法或测量电压、电流予以确定,然后更换。
区块Mura:因TAB与PCB端连接软排,接触不良造成面部电阻值,增大,分压了Drive的驱动电压,造成TAB控制区块亮度低于其它部分,形成Mura,如果PCB铜铂损伤则无法修复。

以上为各种不良状况,大致分可修与不可修,可修是指更换不良的TAB恢复Panel的显示功能,维修的重点就在于如何将损坏的更换,整个更换流程为:
A、取除坏的IC。
B、将Cell端的ITO、PCB端的铜铂清洁干净。
C、取相同版本的IC进行清洁。
D、利用设备与耗材将取用的IC与Cell端连接。


注意事项:
a、取除坏的IC时,利用加温工具及相对辅助工具进行操作(此项为本公司相关人员的内部培训项目,初期培训内容在此不再讨论)但在加温的温度值及时间上要加以控制,通常温度过高或过低都造成IC的老化或因ACF来溶解而造成ITO及软排线的损伤,时间过长则会导致ACF硬化给清洁工作造成难度,通常状况为T=380º-480º   t=20"-40"。
b、Cell与PCB及TAB IC的清洁要注意以下几点:
ⅰ.清洁溶济量为遮盖,ACF残胶为准不宜过多。
ii.    溶剂浸泡的时间为10秒左右。
iii.    清洁时整个过程保持湿润,避免清洁部分过于干燥而开成静电ESD。
iv.    清洁CELL时应注意POL与溶剂接触及溶剂与人体接触。
v.    不可用利器进行清洁。
vi.    在清洁IC时清洁棒的用力角度应与TAB软排队呈10度角,以圆弧线轨迹接近TAB软排,用不宜过大,避免造成软排线受拉力而断裂。
vii.    TAB、IC与CELL连接,基本是由设备完成,但人员也有以下几种需要控制:
1、    机台的压合温度。
2、    机台的压合垫布(热压布)。
3、    机台的压合时间。
4、    使用的ACF材料。
5、    机台使用的压力。

参数调整:
①TAB软排队有内缩或外扩时,需调整垫布(热压布)。
②ACF导电胶的粒子破裂状况由压力决定。
③压力和温度、时间将决定导电粒子的总数。
④ACF材料与TAB软排线也要相匹配。










第二部分 COG篇:
COG造成的不良:
1、    亮线
2、    宽带线
3、    区块不良
4、    灰阶亮线
5、    反白
6、    区块Mura
原因分析:
1、    亮线:亮线通常为COG、IC的输出端与Cell输入端的对应接点烧死,通常更换IC。
2、    宽带线:COG、IC部分电路坏死无法驱动TFT更换IC。
3、    区块不良:COG、IC坏死无法驱动TFT,更换IC。
4、    灰阶亮线:COG、IC控制线功能损伤,更换IC。
5、    反白:X1坏死或Y1坏死会造成此现象,但少数规格LCD、Y侧其它COG.IC坏死也会造成的反白,因为IC的连接方法不同及IC坏死的部分不同造成的现象亦不同。
6、    区块Mura:因IC受损造成,自身老化及EDS也会造成此不良现象,更换IC。


从以上几点来看TAB与COG的不良问题及其相似这是因为两者均为驱动IC,只是制程及连接方式有稍微的差异而已,所以不良状况可以互为借鉴,极为相似。
但两者间的结构差异,造就了作业方式的不同:
①    折解COG.IC
②    清洁
③    结合的方式都有差异
折解COG、IC的动作过程,因是本公司的基础培训的内容在此不再讨论,但折解COG.IC要注意折解的时间及温度:
1、    温度通常状况为450度。
2、    时间为20-30秒间,不可过长。
清洁COG则对清洁度更高,要求6面8线都完全清洁,否则良率将受限,在清洁ITO时用力不宜过大,否则全造成ITO导电能力的损伤,清洁CELL时也要注意POL及清洁剂。
结合方式:则统一温度时间及压力,分别为735摄氏20秒及0.5 MPa,但对ACF材料要求匹配。
整个过程对ESD的防范也是不容轻视,特别是17寸上的Panel。其主要参数则异于TAB重点在于COG的SIZE。

COF目前较为少见,只有部分产品采用这种制程的IC,其Drive IC的软排线韧性好,易清洁,但拆解时的温度及压合温度都低于TAB,但操作过程于TAB相一致,在此不作讨论。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