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论坛
  • 7709阅读
  • 0回复

LCD驱动IC发展趋势及简介 [复制链接]

楼层直达

发帖
648
精华
5
金币
88
威望
13
贡献
14
好评
18
注册
2008-01-05
楼主    为人民服务 发表于: 2008-06-17 00:16:10 
LCD的驱动类型大体可区分成TN(TwistedNematic)、STN(Super-TwistedNematic)(附注1),以及TFT (Thin-FilmTransistors)等3类,其中TNLCD多半使用在数字表、计算器等简单的数字显示,而TFT则小至数字相机的观景窗,大至数十英寸的液晶平面电视都有使用。

所以,数字表也需要LCD驱动IC,大尺寸液晶显示也需要驱动IC,然不同类型的LCD、不同尺寸的LCD却必须搭配不同的驱动IC,没有一种LCD驱动IC可以合乎各种类型、各种尺寸的驱动需求,因此在谈论LCD驱动IC时必须有更明确、更具体的范畴定义,才能够完整说明与讨论。

当然,有关TN、STN之类的LCD驱动IC其技术已相当成熟,技术发展与市场增长都达一定程度,因此已少有人关注,也因为技术的成熟,使大陆的IC设计业者也逐步跨入此领域,如此也迫使日本、南韩、台湾的驱动IC设计业者必须朝更高技术性的LCD驱动 IC发展,从TN、STN转向TFT,从小尺寸转向大尺寸。
另外一个加速台湾驱动IC提升的动力,是来自液晶面板厂。由于台湾已经成为全球液晶面板的组装、制造重镇,如果LCD驱动IC仍要持续倚赖进口,将难以掌握制造成本、制造时程,所以国内的面板大厂也都积极于LCD驱动IC的国产化,例如奇美电子(CHIMEI)即转投资奇景光电(Himax),由奇景光电研制LCD驱动IC,以大宗供应给奇美电子。

因此,本文以下将以大尺寸、TFT类的LCD驱动IC为主,只有在特有情况下才会谈论TN、STN类的驱动IC,同样的也在特有情况下才会谈论中小尺寸的驱动IC。

驱动IC类型

首先,LCD驱动IC并非只有1颗,而是由2颗以上的芯片所构成,这包括源极驱动器(SourceDriver)芯片、闸级驱动器(GateDriver)芯片、以及时序控制器(TimingController;TCON或T-CON)芯片等(附注2),此外也可能需要运算放大器(OperationalAmplifier;OPAMP)或缓冲器(Buffer)的搭配。有时源极驱动器还区分成数字型或模拟型,不过多数业者都实行数字型,仅少数业者实行模拟型(附注3)。

要注意的是,源极驱动器有时也称为数据驱动器(DATADriver),而闸级驱动器则称为扫瞄驱动器(ScanDriver)。
输入接口

LCD驱动IC必须先接收来自LCD控制IC的画面讯号,之后才能透过数字转模拟的程序来进行驱动,而这个接收的输入接口仍在持续演化中。

目前最常见的接口是RSDS(ReducedSwingDifferentialSignaling),这是美国国家半导体(NationalSemiconductor;NS,简称:国半)以LVDS(Low-VoltageDifferentialSignaling,低电压差动信号)接口为基础所定义出的接口,此接口的优点在于低电磁干扰(EMI)、低功耗,并尽可能保有传输效能与画面分辨率。RSDS原本是NS自有的技术,不过之后则开放使用,今日多数的时序控制器芯片、源极驱动器芯片都实行RSDS接口。此外也有人支持最传统的TTL(Transistor- TransistorLogic)接口。
在RSDS后NS又提出一种新的接口,称为PPDS (PointtoPointDifferentialSignaling),新接口的优点在于支持更高的画面分辨率、更高的传输(运作)频率,同时也能缩减传输的线路数目,不仅能抑止EMI,同时节省电路板布线面积及成本。另外还也一种迷你型的LVDS,称为mini-LVDS,也是因应高尺寸趋势而有的新技术提案,mini-LVDS也有助于传输线路数的缩减,mini-LVDS往后也可能实行点对点作法,如此将称为PPmL (PointtoPointmini-LV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