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论坛
  • 2510阅读
  • 0回复

非制冷红外热像仪产品技术 [复制链接]

楼层直达
发帖
9
精华
0
金币
83
威望
0
贡献
0
好评
0
注册
2013-07-09
楼主    scottmxc 发表于: 2014-01-20 13:29:43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技术在过去的几年内飞速发展,非制冷焦平面由原来的小规模,发展到中、大规模320×240和640×480阵列,在未来的几年内有望获得超大规模的1024×1024非制冷焦平面阵列.像素尺寸也由50 μm减小到25 μm,提高了焦平面的灵敏度,使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在军事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部分型号已经装备于部队,并受到好评。
  今后,随着焦平面阵列规模的不断增大、像素尺寸的进一步减小,非制冷热成像系统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尤其在轻武器瞄具、驾驶员视力增强器、手持式便携热像仪等轻武器方面,非制冷热成像系统在近年内有望逐步取代价格高、可靠性差、体积大等笨重的制冷型热成像系统.
  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九院771所非制冷红外热像仪产品化技术研究项目顺利通过结题验收,标志着该所从技术、工艺可实现性方面掌握了便携式红外热像仪系统设计方法。
  自上世纪90年代,非制冷凝视型红外热像仪迅速进入应用市场。这种热像仪与制冷型凝视红外热像仪相比,虽然在温度分辨率等灵敏度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但具有一些突出的优点:不需制冷,成本低、功耗小、重量轻、小型化、启动快、使用方便、灵活、消费比高。
  目前,国际上美国、法国、英国和日本的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研制生产水平居世界领先水平。英国的公司主要是BAE公司,正在研制生产PST-锆钛酸铅和BST-钛酸锶钡混合结构的热释电型陶瓷探测器,单元式结构的正在研制。
  非制冷红外热像仪产品在军民领域应用广泛,市场潜力巨大。由于国外技术封锁和国内研究起步较晚等原因,一直无法大批量装备。为此,该所组织研发团队通过所内立项的方式进行非制冷红外热像仪产品化关键技术攻关。该项目此次通过验收为今后以传感器为核心。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七七一研究所始建于1965年10月,又称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骊山微电子公司,地处古都西安,是全国唯一的集专用微计算机、半导体集成电路和混合集成电路科研生产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研究所。全所占地112.5万平方米,科研生产区分别位于西安市碑林区、高新区、长安区及临潼区,属国有大型事业单位,是全球IT百强“中兴通讯”的创办单位。
[p:1]